4月20日下午,2022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五讲成功举行。本次讲座邀请西安交通大学yl6809永利官网教授卢黎歌作题为“善于‘大思政课’,争当思政‘大先生’”报告,yl6809永利官网副院长田海舰主持。
“大思政”及“大思政课”的内涵要义
卢黎歌认为,“大思政”指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运用各种思政要素实施的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对受众施加思政影响的实践活动。那么使用“大思政”的课,即为大思政课。“大思政”具有八个基本特征,即目标的鲜明性、领域的多维性、内容的丰富性、载体的多样性、要素的全面性、方法的渗透性、技术的现代性、效果的综合性。“大思政”之“大”主要体现在十个基本方面:大背景、大系统、大视野、大格局、大课堂、大知识、大资源、大事件、大教改、大队伍。大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“两个一百年”的历史交汇期;大系统主要包括教育主体系统、教育阶段系统、教育管理系统、教育内容系统;大视野包括既要置身学术前沿又要立足当代中国、既要放眼世界大势又要回望历史启示;大格局主要指民族复兴战略、国家强国战略、国家人才战略、未来人才模式、“四个自信”、“四个面向”、“四个服务”、“四个正确认识”;大课堂是指思政课堂、网络课堂、专业课堂、基地课堂、校园活动课堂、社会课堂;大知识是指包括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类知识;大资源主要指大量不同的载体、类型、形态的资源;大事件指的是国内外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;大教改指教学理念革命、知能结构科学、教学科技手段换代、教学方法更新、教学模式创新、课堂形式变革;大队伍指校内校外两支队伍,一支是包括思政课教师、专业课教师、学校党政管理人员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内的校内队伍,另一支是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、正式社会组织成员、各级先进模范人物、各界优秀成功人士的校外队伍。
“大先生”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
卢黎歌提出新时代人民教师要有争当“大先生”的不懈追求。“大先生”是对教师中德业双馨、具有大贡献大智慧大影响者的尊称。社会认同、大众敬仰、学生崇拜、经得住历史检验,是判定“大先生”的基本指标。“大先生”之“大”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,即一有“国之大者”的大胸怀,二有爱民为国的大格局,三有紧跟前沿的大学问,四有“四个面向”的大视野,五有谨言慎行的大境界,六有身正为范的大品格。他接着从六个层面对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解读。一是教育所处的国家战略定位的要求,二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的要求,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注重教育的特色发展的要求,四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,五是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,六是教师的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。
卢黎歌从四个方面为如何争当“大先生”指明了方向。一是从当好普通老师入手。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,有热爱教育的定力,淡泊名利的坚守。要从备好每一节课、写好每一章教案、讲清每一个重点难点、带好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入手,逐步积累,成为合格教师。二是从对标“四有”“六要”着力。要逐步提高自己的立德树人能力、教育教学水平,为成为思政“大先生”奠定坚实基础。三是用良好心态定位。争当思政“大先生”的“争”,不是争名夺利,不是争“帽子”、争“牌子”、争荣誉,而是在大胸怀、大格局、大学问、大视野、大境界、大品格上争创先进,争站高位,争立德树人的高质量。四是以思政“大先生”的优秀品质定标。胸怀“国之大者”是对“大先生”的生动概括,也是他们最重要的品质。
“大思政课”与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
卢黎歌认为,“大思政课”与课程思政的相同点是以立德树人为任务目标、以青少年学生为教育对象、以思政教育为重要要素,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、教育形态的多样性和渗透性。不同点表现在五个方面:一是大思政的内涵大于课程思政;二是大思政的内容涵盖更丰富;三是大思政的队伍规模更大;四是大思政的教育方法更灵活;五是大思政的展示渠道更多样化。对于如何上好课程思政,他还提出要在准确理解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等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,一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,二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三要解决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“两张皮”等矛盾问题,四要掌握“三个基本规律”,五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三个基本规律,六要坚持我国教育发展的“九个坚持”基本经验,七要处理好“四对关系”的统一,八要坚持“八个相统一”,九要做好“六个下功夫”,十要练好“十四个基本功”,十一要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。
本场讲座,体现了卢黎歌教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真挚热爱,既有思想高度,又有理论深度,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从业者在教育理念、内容、方法、世界观与方法论等方面受益良多、备受启迪。本场讲座由yl6809永利官网、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yl6809永利官网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yl6809永利官网、宁夏银川非公党建研究院、青马先声联合主办,《浙江学刊》《江苏社会科学》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协办。